李承乾造反的那天,李泰不知道,后来才得到消息的,李泰欣喜若狂,然而他和候君集犯了同样的毛病,最终栽倒在了李治的脚下。
李治在家里,站在那片高地上,默默的看着这一切,旁边的李府义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可是李治却一点也不担心,他知道李世民绝对不是无能,任人宰割之辈,最后李承乾还是输了,赢的人不光是李世民,赢的人是李治,接下来的一切他都已经布置好了
太子李承乾纠集侯君集、贺兰楚石、等党羽密谋造反,意图效仿其父昔日之风武装夺权,逼迫李世民退位。因事情出了叛徒导致失败,最后李承乾贬为庶人,流放黔州,侯君集、贺兰楚石等人全部处斩。
忽然的政变导致东宫太子之位陷入真空地带,这让深居宫中的晋王李治嗅到了一丝的机会——那个压抑在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野心开始变得蠢蠢欲动,世人都说我胆小懦弱无能,我就是要证明给他们看。
我—— 李治,绝非懦弱无能之辈,天生士人本无不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就是要争,我可以十年不鸣,但若鸣就要一鸣惊人,有所想必得有所为,究竟该如何才能战胜对手,直至入主东宫成为太子?
好不容易出现的机会绝不能流失,目前种种处境,自己完全处于被魏王碾压的劣势,为今之计,只有一条路可走,争取到以舅舅(长孙无忌)为百官之首的支持,才能撕开一个口子,最起码自己才会列入父皇的被选名单,舅舅的软肋到底是什么?在哪里?
父皇多次想要废掉大哥(李承乾),改立魏王李泰为太子,舅舅多次劝阻废长立幼,他为什么要劝阻,难道真是所谓的废长立幼乃取乱之道?哼,鬼才信呢!长孙无忌是什么人?一个权力的野心家,多年来一直想要大权独揽,乾纲独断。
虽然如今身为父皇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想要政由己出,恐怕在父皇面前,他的这一政治抱负永远也不可能实现,因为父皇是一个千古奇才,雄君明主,想要在他眼皮子里面弄权,简直天方夜谭。
想要实现这一政治理想,只能等父皇作古之后,在下一任天子那里得到,但是魏王无疑是一个和父皇相似到可怕的人,如果魏王成为太子并顺利登基,到时候别说乾纲独断,恐怕舅舅的政治生涯也就到此为止了。
李治又找到了年少时候的老师,也是从前战神李靖手下的小兵,现在的大将苏定方
赢得了苏定方的支持,也就是得到了军队的支持。现在只差长孙无忌了,李治冥思苦想之下,又想到这里,李治不禁眼前一亮,对,这就是舅舅的软肋(政治前程的结束)以及舅舅想要的东西(权力的最大化),而这一切,只有我李治能够给他,相信我能想到的,精明过人的舅舅也一定能够想到,看着,不用我找舅舅商量,也许舅舅自己就会向父皇提出立我李治为太子,也许明日,或许后日,再或许是哪一日,总之,这一日,不会太久。
一旦百官之首的舅舅提出,朝臣跟进,那么父皇是不会不考虑的。但是舅舅提出来后父皇会作何反应?第一反应肯定会觉得滑天下之大稽,这也不奇怪,因为自己在父皇面前表现的确实过于软弱怯懦。那么想要取得父皇的同意,首先也得找到父皇的痛点及软肋。
父皇的痛点是什么呢?或者说父皇最在意的事情是什么?要说父皇最在意的,那非当年玄武门事件了— —杀兄灭弟,囚父屠侄,任凭父皇的天下治理的如何强盛,这一污点也将会是父皇一生永远挥之不去的烙印,甚至千百年以后,也将长存不灭。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父皇才勤勉政事,千秋不倦,试图在其他方面通过弥补,以此来减轻自己的那份罪过,但一码归一码,天下人以及后世评说不会因为你的功就抵消你的过。因为这一事件成为父皇心中永远的伤疤,所以他绝不会容忍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二哥李泰的心性、才能、性格,都和当年的父皇太相似了,因为相似,父皇肯定知道一旦李泰上位,自己、大哥、长孙无忌,将会面临怎样的结局,那将会是第二次的玄武门事件啊!这种事情,父皇是绝不会允许它再次发生,仅这一点,任凭二哥你再有能力,太子之位也已经与你天涯永隔了。
想明白这两点,李治的心情舒畅极了,有父皇和舅舅还有老师苏定方这三大痛点,只需要一个人就那么轻轻的点一下,父皇就会醍醐灌顶,拨云见日,立自己为太子了,而自己,什么都不用干,太子之位自有舅舅和老师替我去争去抢,那我还急吼吼的往前冲干嘛呢!我就只需静等黄粱美梦,黄袍加身。
等等,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自己还需要再添一把火,否则对不起自己的一番审时度势,那么我需要做点什么呢?这个嘛,就得从二哥身上写文章了,
朝堂上父皇提出立二哥为太子的时候,苏定方提出立我为太子之时,就是二哥李泰覆灭之日。果不其然,当李泰听说苏定方建议李治为太子时,李泰就按耐不住的找到了李世民,李世民也把他的隐忧— —泰(李泰)立,承乾、晋王(李治)皆不存,晋王立,泰和承乾可无恙也全盘告诉了李泰,李泰当时指天发誓,他日登基,杀子绝后,自己百年之后,传位晋王。
事后李泰又拿出了李治当年和李元昌相厚的话要挟李治退出太子之争,机会终于来临,二哥啊二哥!亏你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仅凭你的这一昏招,太子之位已经和你说拜拜了,可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事后在李世民的逼问下,李治欲说还休的把李泰找他的事情说了出来,这最终的临门一脚,让李世民彻底对李泰死心,马上立李治为太子。
又是新的一天早朝,李治站在李世民旁边看着百官跪安,心里这样想着
大哥,你身为嫡长子,天纵英才,怎料你千万条路不走,却偏偏要选择一条死路,徒叹奈何;二哥,你才学见识一流又如何,得父皇宠幸又如何,你本可一争,胜算也皆在你手,无奈关键时刻掉链子,大事面前发糊涂,怪不得小弟;
父皇,你一世英名又怎样,到头来还不是被我隐忍的表象所欺骗?或许,从头到尾,对那个你根本就看不上眼的儿子,从来就没有了解过,你能开创贞观之治,而我,也一定能开创一套大唐盛世,甚至绝不在你之下。
至于舅舅,咱们来日方长,到时候再让你见识那个你从来就不曾见过和了解的外甥……
至于苏定方,虽然你未进凌烟阁,但是以后朕要将你比凌烟阁将领的地位更高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众爱卿平身,从今以后晋王李治就是我大唐新的太子
李治赶紧说道:父皇请放心,孩儿一定不辜负父皇和天下百姓的所拖
被贬的魏王李泰,此刻正在路上,闻知自己的弟弟李治第一次以东宫太子的身份会见群臣,急火攻心之下一口鲜血喷涌而出